2013年10月2日 星期三

德國 - 柏林近郊 - 波茨坦 (Potsdam)

波茨坦 (Potsdam) 與柏林 (Berlin)相鄰,於是我們便遊一遊。

乘火車從柏林波茨坦需半小時,到達後我們買了波茨坦交通制度的AB區一日票,可以自由乘巴士或電車。

我們到了塞琪琳霍夫宮Schloss Cecilienhof,它是世界近代史的重要地方。
Schloss Cecilienhof原為19世紀末普魯士國王 (Prussia king) 和德皇帝(German King)的夏宮,屬英式廳園別墅。
1945年4月14日,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波茨坦市中心受盟軍轟炸摧毀嚴重。同年4月30日波茨坦蘇聯 (Soviet Union)紅軍佔領。
從1945年7月17日到8月2日在最後一位德國皇儲的宮殿塞琪琳霍夫宮召開了波茨坦會議 (Potsdam Conference),美國總統杜魯門英國首相邱吉爾艾德禮蘇聯元首斯大林在這裡簽署了波茨坦協定 (Potsdam Agreement);杜魯門丘吉爾和當時的中華民國元首蔣中正發表了波茨坦公告 (Potsdam Declaration)。


現在的塞琪琳霍夫宮Schloss Cecilienhof有部分改裝成酒店,另一部分則是博物館讓遊客認識波茨坦會議的歷史。

http://www.spsg.de/index.php?id=126


 
 
 

我在塞琪琳霍夫宮Schloss Cecilienhof門口外,等候巴士。


第二世界大戰結束,西方國家民主與東歐前蘇聯共產陣營的冷戰隨之而起。
位於柏林西南面的波茨坦,緊靠着西柏林。在柏林圍牆建起後,波茨坦不但與西柏林完全隔離,同時與東柏林的通勤時間也大為增加。橫跨哈韋爾河的格林尼克大橋 (Glienicke Bridge) 連接着波茨坦西柏林,是冷戰時期一些被捕間諜互相交換的地點。

http://www.glienicke-bridge.com/


 
 
 
 

我們也走過波茨坦的鎮中心。

 

最後一站,世界遺產 - 無憂宮Schloss Sanssouci以及周邊的公園。
無憂宮(Schloss Sanssouci),源自於文的sans(無)-souci(憂慮)。西元1745年至1747年根據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的草圖,設計洛可可式小型夏日宮殿。
199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無憂宮宮殿建築與其寬廣的公園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列入原因為:「無憂宮的宮殿與公園,可視為普魯士的凡爾賽宮」。她是十八世紀歐洲藝術運動的合成品,結合了當時君主制背景精神下的建築創意與地景設計。

 
 

最出名是葡萄山梯形露台的規劃和布局,可是四月的波茨坦天氣仍冷,葡萄樹未長綠葉,我不能感受那種氣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