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7日下午9:39
古埃及人認為尼羅河的東岸屬於活人的世界,所以他們日常生活的建築遺址全集中在樂蜀東部。
喀納克神廟 (The Temple of Karnak)
剛到達埃及的第一天,我們在樂蜀下機,便馬上參觀喀納克神廟 (The Temple of Karnak)。它是相當重要的建築,綜合不同朝代法老王祭祀多個底比斯神的地方,歷時一千五百年,屬最大的神殿。
http://www.egyptologyonline.com/temple_of_karnak.htm
與其他神殿一樣,這裡有塔門、柱廊、和神壇。在塔門前,兩排獅身人面像(sphinxes)並列,甚有氣勢。中庭內,豎立一個巨大的法老王拉美西斯二世(Ramses II)像,雙手交叉放在胸膛,一手拿曲柄權杖,另一手提連枷,只有法老王才可作這姿勢(Osiris)。
方尖塔(Obelisk)是古埃及的象徵之一。猶記得十年前,我遊賭城拉斯維加斯(Les Vegas)時住宿樂蜀酒店(Hotel Luxor),浴室內放置了許多方尖塔型的洗髮水樽。
每個法老王會為自己豎立方尖塔,古代埃及人在亞斯旺(Aswan)採石,河水泛濫時沿著尼羅河搬運到樂蜀(Luxor)。在喀納克神廟有幾位法老王的方尖塔。
http://en.wikipedia.org/wiki/Obelisk
樂蜀神廟 (The Temple of Luxor)
完成尼羅河之旅後,我們再遊樂蜀,離開前參觀樂蜀神廟(The Temple of Luxor),這亦是行程中最後一個神廟。可能之前遊過幾個神廟,來到這裡,我已經不感興趣。
唯一不同,在亞歷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年代這裡曾被增建為希臘神殿,還有後來阿拉伯人加建回教寺。
http://www.eyelid.co.uk/luxor1.htm
樂蜀神廟的塔門外,原本有一對方尖塔,目前只剩下一枝。近代阿拉伯的埃及政府非常慷慨,過去贈送多枝方尖塔予西方國家。另一枝方尖塔現座落於法國巴黎市中心的協和廣場(Place de la Concorde),我只能放兩張照片一起,讓它們重逢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