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之97%土地位於亞洲 (Asia),其餘 3%則屬於歐洲 (Europe)。而伊斯坦堡 (Istanbul) 處於黑海 (Black Sea) 出口和歐亞交界,海峽分隔市內的歐洲與亞洲區。不同的橋樑和渡輪,讓居民和遊人不停穿梭歐亞兩岸。
航機早上五點幾到達伊斯坦堡,在機場休息一會,約七時半出發到市區。我們到歐洲岸邊的老城區,參觀歷史建築。
旅行車不能駕駛進舊城區,我們徒步上小山岳,沿途有許多色彩繽紛的小房子。航機早上五點幾到達伊斯坦堡,在機場休息一會,約七時半出發到市區。我們到歐洲岸邊的老城區,參觀歷史建築。
歷代有不同的民族,居住在這遍小亞細亞 (Asia Minor) (今稱土耳其)的土地上。二千多年前,希臘 (Greece) 的亞歷山大大帝 (Alexander the Great) 征服這裡。後來約公元二千年,又成為羅馬帝國 (Roman Empire) 的疆土。東羅馬帝國 (又稱拜占庭帝國 - Byzantine Empire) 定都君士坦丁堡 - Constantinople (今稱伊斯坦堡 - Istanbul)。公元1453年,從中亞地區西征的土耳其人 - Turks (中國人古稱突厥人) 攻陷君士坦丁堡,建立鄂圖曼帝國 (Ottaman Empire)。所以,在伊斯坦堡處處都是昔日東羅馬帝國的古蹟。
蘇丹阿何密特廣場
第一站,我們來到昔日羅馬競技場的地方,拜占庭帝國於此炫耀戰利品。
時至今日,蘇丹阿何密特廣場 (Sultanahmet Square)還剩下歷史價值甚高的三枝柱。
第一枝是君士坦丁紀念柱 (Column of Constantine),公元九世紀打造,後被十字軍搶掠表面的青銅。
中間的蛇柱 (Column of the Serpent) 半截在地下,是君士坦丁大帝從希臘的阿波羅神殿搬來。它是公元前五世紀的希臘古物。
另一枝來頭更勁,是公元前1550年法老王的方尖石碑 (Obelisk)。當年拜占庭帝國統治埃及,羅馬人從樂蜀喀納克神廟搬來。
廣場的末端有個涼亭,設計西化,又稱「德意志噴泉」。1898年,德國的威廉二世 (Kaiser William II) 送給鄂圖曼帝國蘇丹王 (Sultan)。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