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2日下午3:00
相傳羅馬於公元前八世紀建城,經不同年代的擴充和大興土木,到了公元前200年進入帝國時代,成為當時舉足輕重的大都會。來到歷史古都,古蹟處處。
乘火車到達羅馬,登記入住火車站附近的酒店後約下午3時,我們馬上出動。按照地圖指示,我們步行往鬥獸場,沿途經過一間教堂 (Santa Maria Magglore),門外有枝方尖碑。
天氣熱,太陽猛烈下行走15分鐘,真不容易才到圓形鬥獸場 (Colosseo)。它建於公元72年,可容納五萬人。戰士格鬥、甚至人獸鬥,有點血腥,卻是當時羅馬帝國民族結合和榮耀的象徵。圓形鬥獸場後來公元五世紀受地震破壞,一半外牆塌下來。文藝復興時,教廷更曾用場內大理石或大石建教堂和橋樑。
入內參觀,建有三層觀眾座位,地底有多隔密室,就是野獸欄。
圓形鬥獸場旁邊,是君士坦丁凱旋門 (Arco di Constantino),建於公元313年,慶祝君士坦丁大帝(Flavius Valerius Constantinus) 戰勝歸來。
我們繼續參觀帕拉提之山丘 (Palatino) 和議事廣場 (Foro Romano),合稱「古羅馬廢墟」。它是古羅馬的文化、宗教、政治、和經濟的中心。這裡有幾個神殿、議事亭、和集會會堂,由不同年代的領袖或君主興建。羅馬帝國覆亡後,在這裡被廢棄。中世紀更變成牛場,覆蓋於泥土下。幸好,世紀末,歷史家和考古學家發掘,它才重見天日。
下一站,我想尋找「真實之口」。據說,說謊人把手擺放入巨口中,手指被咬斷。這大巨石位於 Chiesa di Santo Maria in Cosmedin 教堂門外,曾在荷里活經典電影《羅馬假期》出現,許多遊人也冒名而來參觀。
我們在古羅馬廢墟外圍走了大半圓圈,通過一個如今剩下草坪的古競技場 (Circo Massimo),也尋找不到這教堂。幾乎快放棄,最後到達。教堂已關閉,幸仍能在閘門外看到「真實之口」。
晚上七時半,快天黑了。我們慢慢回程,途中看見一座古建築物,是古代的劇場 (Teatro Marcello),現在改變其他用途。
又繼續行,來到威尼斯廣場 (Piazza Venezia),以白色大理石建造,紀念1871年意大利統一的第一位國王 (Vittorio Emanuele II)。這裡也是一個交通繁忙的十字路口。
行了差不多四小時,非常累!終於返回酒店的街道,我們在酒店對面的小餐廳晚餐。隨意點了麵食,質素很一般,根據佈置和餐具,我相信這是一間像香港茶餐廳級數的小店。然而,價錢不便宜,連礦泉水和麵包費,兩人合共 Eur 5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